这一条用《诗经》来劝谏子孙们应该珍惜时光,辛勤劳作,切切不要荒废自己的光阴岁月。
【25】《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又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说:“子女立身守志,遵守道德,扬名于后代,光宗耀祖,这才是孝顺父母的最高表现。”又说:“子女孝顺父母,身居高位时不骄傲,身处下民时不作乱,在逆境之中不去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就会自取灭亡,身处下民而去作乱,就会受到惩处,身处逆境却要争斗,就会受到伤害。做不到这三件事情,即便你每天用牛、羊、猪肉供养父母,也还是不孝顺。”
古人认为父母与子女是一体不容已的关系,因此,即使父母已经往生,但是他们的生命还通过子女的生命得以存续。这不仅是躯体的存续,更是志向、德行的存续。所以,立身守志、光宗耀祖被认为是最高的孝顺。从这里延伸下来,便有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故此,当子女在做每一项选择时要考虑到你的家人,我们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原子,而是被抛在五伦关系之中,而无所逃遁于天地之间的人。当我们要去争强斗狠或侵犯法律时,考虑一下嗷嗷待哺的子孙、头发苍白的高堂以及温柔贤淑的妻子,我们忍心让他们伤心难过,整日里在苦痛中煎熬度过吗?
【26】《内则》曰:“父母虽没①,将为善,思贻父母令②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内则》说:“父母虽然去世,子女要做好事的时候,想到这样会带给父母美名,就一定能做成;子女要做坏事的时候,想到这样会使父母蒙受羞辱,就会不去做。”没:去世。令:美好的。
【27】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公明仪问曾子说:“您算得上是孝子吗?”曾子说:“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古代的君子所说的孝子,父母没有发话就能知道父母的意思,而且能用道来引导父母,使父母明白更多的道理。我对父母,只是养老送终而已,怎么能称得上是孝子呢?”
这一条对孝顺做了更高的升华。养老送终只是基础,能够察识父母的心志,并且用天道来导引父母,这才是更高层级的孝顺,因为它已经超拔出简单的生理层面,而上升到道义的层面。
【28】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备,灾及其亲,敢不敬乎?亨熟膻芗①,尝而荐之,非孝也。君子之所谓孝也,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为人子能如是,可谓之孝有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