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来郑伯应该怎么做?不要去穷追并且放掉他这才是爱护亲人的
如此说来,郑伯应该怎么做?不要去穷追,并且放掉他,这才是爱护亲人的正确方法啊!
此文宜与本书首篇对照参看。
本文解释《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先解释“克”字,表示双方等于敌国;再说贬低段是为了严厉责备郑伯;又再解释“于鄢”二字;最后为郑伯提出正确的办法。
这两篇文章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写的。前者着重叙事,后者着重于对义理文字的说明。
《礼记》者檀弓上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也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3,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4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5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6,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7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所《礼记》:儒家经书之一,记述儒家礼教学说及先秦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汉书·艺文志》称之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可见此书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 重耳: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文公。3 骊姬:晋献公的宠妃。4 狐突:重耳的外祖父,晋大夫,他是申生的师傅,这时因病在都城休养。5 伯氏:即指狐突。鲁闵公二年,晋献公派遣申生伐东山时,狐突曾劝他趁此机会逃到别的地方去,申生没有听从,“不念伯氏之言”即指此。6 子少:指骊姬的儿子奚齐,年纪还小。7 图:图谋安国之策。
晋献公将要杀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何不把你的心意向国君讲明呢?”太子说:“不可。君主的心在骊姬那里,没有她就不安逸;如果我把真相讲明,那是我伤君主的心了。”公子重耳说:“那么,你怎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可,君上说我想要杀害他。天下哪里存在没有父亲的国家呢?我能够逃到哪里去?”
太子派人去辞别狐突说:“申生有罪,没有听您的话,以致性命也保不住了。我申生不敢贪生怕死,不过君上年纪老了,他所宠爱的奚齐又小,国家的患难正多。您如不肯出来为君上图谋安定国家的方法,那就罢了;但您如肯出来为君上图谋安定国家的方法,那么我申生就等于受了您的恩惠,死了也是甘心的。”于是拜了两拜,叩头到地,就自杀了。因此后世称他为恭世子。
本文篇幅虽小,但语言简洁,委婉曲折,生动感人。用寥寥数语描绘出了一个不忘孝道、家国的忠臣孝子形象。虽然在今天看来,申生的行为是愚孝,是不足取的,但他那种忠孝为国,不计生死,甚至在死前还为国家前途担忧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感人至深。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从申生的行为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要合理推断自己的牺牲是不是值得,如果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价值,那样的牺牲其实是不必要的。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战国策》者
- 老年人早晨性爱很不错![图]
- 在铁器时代到来以前耒耜一直是我国主要耕具这是我国上古农业史的[图]
- 就这样在贪心的驱使下永无休止地积累身外之物结果是越?“积”越[图]
- 光绪二十年 八月十三日李鸿章派招商局五艘轮船运兵[图]
- 二人当为“二八”之误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蹈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图]
- 业依次、次序则有端始所以引申有开端、创始的意思《史记·[图]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图]
- 斩监候即斩候决明清时代刑律谓将判处斩刑的犯人暂时监禁候秋审、[图]
- 阳明说“草如果有妨碍理当锄去那就锄去偶尔没有锄去也无须烦心若[图]
- 贞观七年 襄州都督张公谨去世太宗闻知后哀伤悲叹并出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