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注释】 栗冽:寒冷。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作动词,表示刺的意思。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商:五音(宫、商、角、征、羽)之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注释】 渥然:脸色红润的样子。黟(yī):黑。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点评】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此文虽名为赋,但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古文家里的代表赋文。
文章先描述秋风的痕迹,且起首下笔极为自然。屋外的秋声引起了屋内主人的关注,便让书童到外面探视。描述秋声的时候,作者擅用比喻,一会儿“金铁皆鸣”,一会儿如“衔枚疾走”,由此可见秋声之变化。而书童不识秋声,作者恍然大悟,屋外的声响是由秋风而起。由此而引入下文的感叹。
下面一段夹叙夹议。先讲秋天的种种景象,进而讲到秋天所具有的一般寓意。但在紧接着的一段里面,作者转而亮出自己的观点,即“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世人都爱借秋天悲叹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悲秋”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主题。文人们以此为题不知创作了多少作品,但本文作者却能另辟蹊径,认为人生不该过分追求利禄,以致损害了自我的生命。作者已经年老,对于世间功名也已能平和看待,而不必“悲秋”。这样的态度便不落俗套。全文一波三折,显示出了作者高明的写作技巧。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注释】 张益州:宋朝南京人,字安道,官益州刺史。至和:北宋仁宗赵桢年号(公元1054年—1056年)。朋:一起。以亲辞:用养老的理由推辞官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注释】 朔:指阴历初一。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注释】 欹(qī):倾斜。繄(yī):“是”的意思,助词。重足:叠足而立,非常恐惧的样子。砧斧:砧板和刀斧,砍伐木头的工具。齐民:平民。
- 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 素食动物本质太弱而吃不到肉[图]
- 成熟[图]
- 正文六、矿产冶炼发明与发现植物探矿有些植物或植物群落与生长地[图]
- 禽骨釐听闻此事说“端木叔真是个狂妄之人把他的祖宗都辱没了”魏[图]
-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图]
-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喜、[图]
- 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李益( — )字君虞姑臧(今[图]
- 往北一百七十里就是申山山上的树木大多数是构树和柞树山下则大多[图]
- 和神仙一样精怪也具有一定的神性但是与神仙不同的是除了少数精怪[图]
- 宋太祖反对奢侈他自己和嫔妃、公主的衣着都不过分讲究对于政事太[图]